福壽山農場到天池、露營區之間,路邊有一座靜觀亭,那裡視野開展,就著說明牌,可以一覽群山,我非常喜歡。如果說,天池磁場好,我覺得靜觀亭這裡更好。
把車拐進路邊,天空有雨,趕緊進到亭子。亭子裡的題字是民國九十四年春天寫的,離現在10年前。亭子的方位和我們住的梨山賓館相差不多,我很容易看出兩邊山坳中的思源埡口。
亭外有一塊說明牌,第一段我已經抄錄過,第二段文字如下:『從靜觀亭一眼望去,北隔著深遠的大甲溪,眺望雪山山系,中雪山、大雪山、劍山、佳陽山、布伕奇寒山、大劍山,雪山、品田山、池有山、桃山……一字向東排列;東側為中央山脈北段之南湖山系,中央尖山、畢錄(祿?)山、閂山等。』
所以我們的前方是雪山山系,右邊那比較近的則是中央山脈北段的閂山,梨山就在遠遠的山下,被兩邊高山屏障,難怪我看不到日出。而此地的主角,福壽山農場,就在近近的山腰下,感覺很親切。
太陽忽而出忽而沒,小雨一下飄一下停,此情此景,又覺得非用相機清楚拍下不可,所以我幾次用帽子遮住相機,跑到亭子外取景,太陽下,一隻金翼白眉站在樹叢中唱歌,我愛極了這一個路邊,愛極那巍峨的群山。
閂山那邊,山頭雲霧繾綣,好似國畫,亭子旁的樹葉異常碧綠,光影對比非常鮮明,真是獨坐靜觀亭,凝眸復盪滌啊。
路邊又停過來一輛車,剛剛在藍茵湖碰到的一家三口又來了,這次旅行常常碰到一家人出遊的畫面,多半是中年父母帶著一兩個年輕的兒女,暑假嘛,台灣的旅遊風氣很盛的。於是我們又換班,回梨山去也。
下山的路依然吸引人,到福壽山農場,正當晴朗,許多車子正要入園,度假的人潮終於來了。再繼續開,那一畦畦菜圃和高大茂密的杉樹以驚人的美麗,讓我幾度在無人的路上放最慢速盡情欣賞。
這次本來要住福壽山農場的,但意外發現梨山一樣美麗,現在,我們就從美麗的福壽山開向美麗的梨山。